康熙的后宫中,有不少“包衣”出身的,其中良妃和德妃最为特殊。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。
清代社会,等级森严,尤其体现在后宫制度中。
有资格参与后宫选秀的人为满洲八旗,汉军八旗,蒙古八旗子弟。也有普通身份的嫔妃,例如乾隆后宫纯惠皇贵妃苏氏,很多种观点说她来自民间,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常见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类人,非常特殊,那就是“包衣”。
所谓包衣,可以浅显理解为“家奴”,专门存在于八旗家族之中,为他们打理事物与财务。虽然听上去等级比较低,但由于深受贵族看重,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甚至专门有紫荆城内务府管理,因而实际地位非常显赫的也大有人在。
例如曹雪芹家族,乾隆的令妃家族,最早都是包衣。
可是即便如此,清朝初期还是没有哪个皇帝后宫有“包衣”嫔妃。努尔哈赤、皇太极自不必多说,他们的婚姻用来政治联姻还不够,很少自由选择;顺治朝选秀制度初次完善,但是嫔妃的位置基本上也被皇亲贵胄填满;一直到康熙,才有了一些变化,不仅皇帝,皇子的福晋也不局限在八旗之中。
玄烨后宫中,仔细算下来至少有7位包衣出身,从嫔到妃位不等。这里面,最特殊的当属两位:良妃,德妃。
一,良妃
对于良妃卫氏的记载,古书一改严肃面貌,平添几分戏剧色彩。
卫氏本是辛者库的成员,职务就是管领宫中琐事。按理说,这样的身份,这样的办公场所,于硕大的紫荆城内几乎没有任何与皇帝交集的可能,可是偏偏她与玄烨相遇了。
古籍记载,良妃非常美貌,康熙有一度专宠于她。到了野史这里,更是描绘卫氏“体带异香”,这当然杜撰的成分很大,但也足以说明,良妃身上有很大话题性了。
而最大的话题,莫过于生下清史中最著名的皇子之一:八阿哥胤禩。
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,康熙二十七年,就被封为贝勒,受封的兄弟里面他年龄最小,这也可以看出皇帝对这个儿子的重视。
如果八阿哥没有那么大的野心,或许他的一生可以“父慈子孝,兄弟和睦”为结局,但他走错了一步:参与九子夺嫡。
康熙四十七年,太子胤礽初次被废,而大臣们一致推荐立“八贤王”为储君。所谓的众望所归,看在玄烨眼中恰恰是结党营私。于是,康熙说了一句使儿子幻灭的话:你就是辛者库贱奴生的。
也不知道儿子犯错,母亲为什么白白被侮辱。皇位是没戏了,但因为“结党”,胤禩成了胤禛眼中钉兼最大敌人。
二,德妃
德妃乌雅氏,也是康熙的后妃之一,正是雍正皇帝,爱新觉罗胤禛的生母。
她的出身亦不高贵:父亲为满洲正黄旗包衣护军统领,专门掌管“宫禁”;祖父则是御膳房总管。
说来也很讽刺,康熙当初辱骂八阿哥说“你是辛者库贱奴所生”,结果传位的儿子,母亲也是奴仆家族。可见,胤禩真正触怒父皇的倒不见得全是因为“不自知”,恐怕还做了其他的事,例如对兄弟遭遇缺少同情,一心拉拢朝中大臣等等。
接着说乌雅氏,因为出身低微,一直到生下四阿哥还没有被封嫔位,胤禛不得不被送去给其他妃子扶养,养母正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。
这件事对雍正的影响还是巨大的,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的人生走向得出结论:
孝懿仁生性仁厚,对待每个皇子如同亲生,对于胤禛来说,是恩情。但随着四阿哥长大,他逐渐发现一件事:生母似乎不愿意养育自己,即便后来升为妃位,也没有把自己要回去,反而对其他子女爱若珍宝。
雍正成年以后性格中沉闷阴郁的成分,登基以后狠辣的手腕,或多或少受到童年影响。
但也恰恰是这段“不幸”的经历,给了他颇多机会:皇后亲自扶养,见多识广,也被父皇肯定,因为孝懿仁宽容仁厚,胤禛当然的被认为也很仁厚;皇后死后,没留下一儿半女,胤禛倒成了玄烨寄托哀思的媒介;二十岁被封贝勒,地位仅仅次于大阿哥与三阿哥;三十一岁,被封雍亲王,在剑拔弩张的九子夺嫡阶段,他已经得到清代皇室最高爵位了。
康熙朝以后,皇帝们再不忌讳立包衣出身者为嫔妃:雍正朝的谦妃;康熙朝的令妃;甚至嘉庆皇后喜塔腊氏,祖上正是上三旗的辛者库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44070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